增设模拟实验是生物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模拟实验是全新的学生实验,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有的教师对于新增的模拟实验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不足:从实验形式上看,模拟实验似乎不是“实验”,只不过是让学生做游戏,或者作手工劳动而已。他们普遍认为模拟实验可做可不做,就是做也不会严格按照探究实验的步骤去做,顶多作为增加学生兴趣的游戏来处理。这样不但起不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实验能力,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树起了绊脚石。对于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模拟探究实验及其重要作用,我以“模拟探究皮肤的屏障作用”为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激情引趣是开展模拟实验的前提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活动,而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创设情境上采用以白求恩的真实故事为引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用实验来探究皮肤的保护功能”的问题。当有的学生提出“最简单的是把手割破”的方案的时候,我首先请同学们讨论这种方法好不好,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我进行总结:鉴于此生物实验的特殊性,用直观的方法(划破皮肤)不现实,需要建立模型,找合适的、结构相似的实验材料(如苹果等)。这样自然的把探究皮肤的保护功能实验转化成一个用苹果皮来模拟探究的实验,学生的兴趣也被提起来了。
二、设计方案是开展模拟实验的关键
设计方案是指在正式进行科学实验之前,实验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原理,对实验过程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进行制定。它有较高的能力要求,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一定的创造能力,所设计的实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还应具有一定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何利用苹果作为探究材料,通过探究苹果皮在保护苹果免受病菌侵害中所起的作用,推测皮肤在保护人体中的作用呢?在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之后,为了避免学生模拟实验的盲目性,我稍作引导,提供实验用具如下:可封口的塑料袋、记号笔、新鲜苹果、纸巾、腐烂的苹果、牙签、棉签、酒精等。然后学生分成6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哪两组对于探究苹果皮的保护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组长1:将牙签插进一个腐烂的苹果里,然后拔出。用牙签的尖端轻轻地在1个苹果的表面滑动,不要划破果皮。将这只苹果装入1个塑料袋,然后封好袋口。将牙签再次插进这个腐烂的苹果里,然后拔出,用牙签尖端在另一个新鲜的苹果上划出一条狭长的刮痕,要刺穿苹果的果皮。将这只苹果装入另一个塑料袋,然后封好袋口。将2只塑料袋放在温暖、黑暗的地方一周左右。
经过小组讨论,小组中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倾听他人的意见,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后,大家基本认同了第一小组的实验方案,认为他们注意设置了对照实验并控制了变量,应该能达到目标。我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开动思维,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究,于是同学们又七嘴八舌地交流起来:有的小组打算在第一小组的基础上,再增设2个对照实验。一个是新鲜苹果洗净、擦干后直接放入塑料袋密封,另一个是用插进腐烂苹果后的牙签将新鲜苹果的果皮划破后,再在伤口处用酒精涂抹;有的小组打算用黄金梨作为实验材料;还有的小组打算西红柿作为实验材料。这样,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发创新,拓展思维,学生自主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
三、答疑解惑是开展模拟实验的重要环节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的思维不是真正的思维,不经思维的学习是无效学习。我注意到有些同学对于其他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还有疑问,于是我适当进行引导学生,让学生之间进行答疑解惑,更有利于提高模拟探究过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