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努力构建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模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等方面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已不再是主讲人,而是课堂的组织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就构建“讨论──探究式”教学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是: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学生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师生点评、归纳、总结。
例如,在“生物的特征”一节的资料分析教学中,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学生阅读10分钟;
(2)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四人一组,推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3)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4)小组交流,资源共享;
(5)其他组学生质疑,发言组点评;
(6)教师总结、归纳,得出问题结论。
二、“讨论──探究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浅显,图文并茂;贴近生活,时代感强;突出生物圈,重情感价值观教育。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没有必要板起脸来有板有眼地照本宣科,而应充分营造出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互通有无,以达到学习的目的。“讨论——探究式”教学所侧重的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能力,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三、“讨论──探究式”教学的优点
1.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参与主动的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完全知道学生到底已理解多少,掌握得怎么样。使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教师放下了架子,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下,学生只会封闭自己的心灵,只有在生动活泼、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潜能才能得以发挥。该教学方式一改往日教师的一言堂,处处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该教学方式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如下:
(1)要认真钻研教材,备课要细,对教材的理解要有深度,对每一个概念甚至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