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阅读:77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2/24 15:58:03
分享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观察、分析与思考、自主探索,从中获得研究数学问题的成功经验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呢?
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标准倡导“应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
因此,在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时,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国庆期间,“大金鹰”商场服装大甩卖,店内有一件夹克衫把成本提高50%标价,再以8折(标价的80%)出售,结果获利28元,你知道这件夹克衫的成本是多少元吗?出示问题之后,学生立刻议论起来,我顺势诱导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谈谈你对进价、标价、售价、利润等术语的理解?这时学生兴趣高昂,经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接着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是用什么方法来分析问题的,这时学生探究的兴趣更浓了.许多学生边说边画,好像“手舞足蹈”,经过学生深刻思考与探索可以发现:有的学生利用“线段图示”画出线形示意图分析;有的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更有的学生借助“柱状示意图”来分析.最后利用“售价-进价=利润”这一相等关系列出方程:x+28=(1+50%)x?80% ,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完成解答后,我追问:若已知夹克衫的成本是140元,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知道商家打几折吗?你能改变题中的部分条件,编出一个应用题,并给出解答吗?这样,学生探究的兴趣更加高涨,课堂教学的气氛生动活泼,使问题探究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为学生提供和设计可以探究的内容
探究学习的内容要蕴涵丰富的数学思维与方法,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促进和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学习的内容要保证一定的思维性,体现探究的价值,选择内容要难度适中,处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精简探究的内容,使探究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行教材有很多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容,几乎每节课后都有拓展.教材中的“议一议”、“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数学实验室”等都是很好的探究材料.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对精选的材料不仅布置学生去做,更要检查、讲评.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后,教师可布置课后拓展作业:你能把1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2个三角形吗?能分成面积相等的4个三角形吗?请与同学交流你的做法.这个题可以留给学生课外讨论解决,然后在下节课评讲.
12
     来源:网络  编辑:steph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