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议数学课堂软环境的建设

阅读:91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2/19 18:57:11
分享到:
在广泛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表明,通过教师的有效调控,适时的培养学生自学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课堂效果,让学生的学习由间接经验获得变成了直接经验的获得,就相当于采取了直观式教学。G•波力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这就要求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课堂,更是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课堂。
2.创设自主探索的环境与机会
自主探究不同于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是给定一份材料,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消化为自身知识的一个过程,可以说是先期没有目标,通过反复的阅读才能获得。而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已知目标的情况下,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形成的理论根据、知识的适用范围、知识的运用等问题,是一种目标任务型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单一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在课堂中需要多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环境与机会,才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全方位。
例如在学习几何体的展开图时,我们着重研究了立方体的展开图,同学们经过画图分析,分类讨论,最终得出了有11种不一样的展开图,然后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哪几个展开图能放在3×4的方格内?2、这几个展开图所组成的立方体的边长是多少?3、你能在3×4的方格内画一个边长大于1的立方体的展开图吗?能,求出边长;不能,说明理由。
这样的问题系列富有探究性,学生纷纷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探究,尤其是问题3,此时不仅用到了展开图的知识,还有轴对称、相似三角形等的知识,最终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还综合运用了其他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深化和拓宽。
3.关注情境的转换与丰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有意识地把知识与相关联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入手,介绍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情景教学能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这个问题一出,学生有的在纸上画,有的提出想做实验,这是个好方法,结果一目了然。我问他们非要用水吗,有同学提出用镜子代替,嗯,这可比水更清楚,那就两面镜子做实验吧,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接着我请学生画出原牌照和第一次镜子中所成的像,发现了什么?然后画出第一次的像与第二面镜子中的像,发现了什么?
这个问题背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处处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4.注重互动的交流与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主动、直观地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掌握理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他们的潜能得以开发,形式论证得以接受,发散思维得以发挥。
5.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多元思维与速度思维的形成
在课堂中实现学生学习质的进步,除了知识的处理技术之外还需要心理机制的技巧,在学习环境中竞争机制的适当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质的飞跃。在课堂软环境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表明,竞争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开拓更广阔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也得出可操作性强的竞争机制就是多元思维与速度思维的训练。
多元思维就是指让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把问题的各个外延分析解析透彻,更有利于知识的应用。
速度思维指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强化训练,对于一些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然形成模式化,让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学会总结与归纳,在讲究速度快慢时强调数学思维的敏捷性,这就是数学学科的特色。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