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中的解答:
设每盆花苗增加x株,则每盆花苗有(x+3)株,平均单株盈利为(3-0.5x)元.
由题意,得(x+3)(3-0.5x)=10
化简,整理,得 x2-3x+2=0
解这个方程,得:x1=1, x2=2
经检验,x1=1,x2=2都是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0元,每盆应植入4株或5株.
学生阅读时应思考以下一些问题:
(1)若每盆增加1株,此时每盆花苗有几株,平均单株盈利为几元?
(2)若每盆增加2株,此时每盆花苗有几株,平均单株盈利为几元?
(3)若每盆增加x株,此时每盆花苗有几株,平均单株盈利为几元?
(4)每盆盈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带着这些层层深入的问题认真“读题,审题”,也就能深刻理解课本的解题过程,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收效显著,触类旁通。
4、图形表格的阅读
要重视文字阅读,但也要重视图形表格的阅读。不少同学在阅数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图形表格就不太重视,眼光一扫而过。数形结合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这些图形表格出现在书中是有它的意义的,认真看看,会使你对这部分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应该逐步提高。
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由通俗、浅显、直观的内容逐步过渡到结构、思路复杂、抽象难懂的内容。二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在教师讲解之后指导学生阅读,逐步过渡到教师讲难的部分,学生读容易的部分。最后让学生通读教材,自己编写提纲或制作表格,教师检查阅读效果,进行评讲指导。
2、要求学生手脑并用,读写结合,认真细致。
看一本小说时,可进行跳跃性阅读,有时不用注意细节,但数学阅读时由于数学课本编写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要求记忆,而数学课本对问题的叙述通常是非常简洁,有些数学推理的过程常省略,有时对一些定理的推论、性质自己还要进行推导,运算、证明过程比较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以便顺利阅读;还有在数学阅读时要对一些重要数据、解题格式、数学思想、知识结构等,要求学生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
在教学中注重利用数学课本(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使学生作业优秀率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成为会学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