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补白”过程不是漫无目的、自发的、无限发散的生成,更不是教师随意发挥、无的放失的“留白”,而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充分的预设,才能最优的生成。精心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教材留白”有的侧重认知,有的侧重体验,有的侧重实践,有的侧重展示。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抓住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选择对体验实践确有较大实效的突破点,精心预设,引导参与。生成可能以各种形式外显出来,也可能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刻意的痕迹,完全是一种自然的流露。由于是不经意的绽放,当然更可能会稍纵即逝。因此,追求课堂的灵性、教育的创新,需要教师的实践智慧,使预设与生成“别有洞天”。
3、内容和形式相结合。新教材在许多知识点的教学上,都设计了呼之欲出却欲言又止、仅用一句话的“留白”,如七上3.1平方根中“什么数的平方等于1.44?”,七上4.1用字母表示数中“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晴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七上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中“这是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各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统计数据”等等。这些“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分析各个“教材留白”的核心知识、开合程度与数学思想,分门别类、等级分层,以此教学方式。简单的、浅显的“留白”,可以放手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来理解和感悟。对于探索性“留白”,就要让学生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4、主导与主动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是开启师生数学交流平台的两大引擎,只有充分的课前预设伴随精彩的课堂生成,才能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的和谐共生,从而实现师生数学交流的最优化。在“留白”与“补白”中,教师要把握好开与合的“度”,做到“收放自如”。教师的主导如兴奋剂、催化剂和搅拌器,诱导学生积极地、愉快地参与到“补白”中来,凸现“学生主动”。真实的课堂具有动态生成性和不确定性,再完善的教学预案也不能涵盖教学实际的复杂变化,因此必须融入教师的实践智慧,及时、敏锐地把握和利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教师的实践智慧既可体现在“教材留白”呈现方式,又体现在补白时生成性资源的灵活应变处理,尤其是后者。
5、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独立与合作是矛盾的统一体,合作学习必须以独立探究为支撑,独立探究只有在合作交流中得以验证和完善。不经过独立思考,就不会有独立的思想,人云亦云谈不上创新发展。在对话交流前,教师要留有时间,让每位学生直面“留白”文本,与之充分对话。静默思考虽没有各抒己见的热闹,但默默的心灵对话,却是思维的碰撞、文字的感悟。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因此“补白”交流就是合作学习、拓展延伸、动态生成的过程,为多维度的开展数学交流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