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编辑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人称表达的作用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复习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初中语文
  • 适用年级九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6 K
    上传用户xuyunsong
  • 更新时间2011/12/27 15:27:0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3
1
资源简介
【知识导学】
记叙人称常见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孔乙己》等。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如《皇帝的新装》等。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人称应是不变的,这样才不会导致混乱,但有时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也会使用第二人称,如朱自清的《绿》等。
阅读记叙文,我们要在理清文章的六要素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来进行分析,要特别注意叙述人称在文中的变化。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一面》中,通过我的眼睛和感受来突出鲁迅先生精神的伟大和对作者的影响。特殊性记叙文(小说)中,“我”的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如《最后一课》中的“我”——小弗郎士,《故乡》中的“我”等等。分析时,要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总之,要理解记叙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