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史实我国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史料
A.导入新课:出示列强瓜分中国漫画,探究原因:闭关锁国
出示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邓小平文选》”
(引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
要怎样对外开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出示歌词
(歌词中“一个圈让一座有一座的高楼大厦崛起。”这个圈是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外开放上坐的一个尝试。在几个地方建立起一块特殊的区域——经济特区)
1979年 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 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史料 2 1979年 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 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营为经济特区。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共有 7个经济特区。
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 90年代。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
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
学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窗口”是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