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追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2、 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注意观察社会生活,从中分辨出是非善恶;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全面、客观评价人和事物。
3、 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了解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2、教学难点:理解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作为第十七课中的第一个项目,是由“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和“是非善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两个层次构成。学习这一项目,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懂得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不同影响,树立正确是非善恶观。
第一层次, 通过现实生活中真实事例,让学生感知社会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第二层次,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理解真善美和假恶丑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不同影响。主要是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说明真善美的东西对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以及对个人道德品质修养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而假恶丑的东西则会败坏社会风气,破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其影响一部分人会道德失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好这一项目的内容,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也为第二项目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方式方法:
陶冶法、讨论法、归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