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知识点解析
1.功的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4.功的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
5.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1J= 1N·m。
6.功的公式的应用: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是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力臂单位不能写成“焦”)。
三、重点、难点与易错点
★重点、易错点一:功及其计算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功是物理学中表示力对距离的累积的物理量;公式:W=F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F的单位是(N),距离s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就是牛·米(N·m)。功的单位有一个专门的名称—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
2.即使存在力,也可能没有做功。例如,在水平地面上拉动重物,水平拉力做了功,但重力没有做功,因为在重力方向上没有产生路程;同样,桌上的一本书,尽管桌对书有支持力,但因没有位移而没有做功。
3.对于“功”,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主要内容有:功概念的认识以及简单计算,能解释生活中做功例子等。涉及功的考题,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和计算型填空题,均属于基础题型,试题难度以中等为主;难度较高主要是涉及功的大型计算题,这类题型属于综合计算题,考查学生计算题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