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列关于近视眼的成因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C.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D.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答案】D。
【解析】所谓近视眼是指物体成像在人的视网膜前面,又因为人的晶状体相对于凸透镜,也就是说透镜汇聚光的能力太强,透镜焦距太短造成的。焦距短,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强,故D是正确的。
2.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的是( )。
A.5cm B.10cm C.15cm D.20cm
【答案】D。
【解析】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9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u>2f,即39cm>2f,解得f<19.5cm,则选项ABC都符合,只有D选项是不可能的。
故选D。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B.7cmC.10cmD.16cm
【答案】C。
【解析】当烛焰离透镜13厘米时时,得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f>14cm>f,所以7cm<f<14cm;
当烛焰离透镜8厘米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8cm<f。
综上所述8cm<f<14cm,C符合题意。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