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时检测卷含解析

下载扣点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子类一课一练
-
教材版本部编版
-
适用年级七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77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11/12 17:20:3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
1.(2018 广东汕头澄海期末)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农业深耕细作 B.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C.开发山林,扩大耕地面积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2019 福建南平期末)在武夷山“汉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铁器文物,其中铁犁头为我省首次发现。这表明汉朝时闽北( )
A.青铜工艺高超 B.纺织业繁荣兴盛 C.农业生产落后 D.生产力水平提高
3.(2018 湖南邵阳一模)《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得益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主要是因为(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5.(2016 河南中考)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