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教学难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天平、量筒、水、台秤、铅球等。
学生准备: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砖块、木板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质量、体积,请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三者的关系呢?
生:三者的关系可用表达式来说明:

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受 m 和V 的影响。
师:我们还学习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天平和量筒。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器材使用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几位同学补充,使表达更完整。)
师:课下我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来解决,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我听说了,有些小组有“新”的发现,今天各小组将把自己的探究课题的进展情况,向同学们进行陈述报告。
二、新课教学
1.回顾知识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可以用文字、表格、图形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1)密度的物理意义
以水的密度为例,每1m3水的质量是1.0×103kg。
(2)密度的测定方法
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
(3)密度知识的应用
a.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b.可以根据密度来选择材料;
c.可以利用密度发现新物质。
(4)质量与密度的区别
①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只是原来的,但密度不变。
②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而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而变化,如一瓶水,温度由0℃上升到4℃,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却变大,故4℃时的水密度最大。
③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但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