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物理学案
初中物理编辑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教科版
    所属学科初中物理
  • 适用年级八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24 K
    上传用户goldfisher
  • 更新时间2020/10/23 16:20:28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5.2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3.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实验,二人一组。每组铁架台、温度计、烧杯和冰块。

教师:铁架台、蜡烛、温度计、酒精灯、烧杯(大、小各一)及适量酒精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通过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的相关特点。

二、进行新课

1、认识晶体

学生对将固体区别为晶体和非晶体认识不足,教师应着力调动学生的观察积累,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图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模型、图片资源,首先让学生建立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形状规则与否的概念,初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固体的熔化

引领学生经历固体(含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实验探究全过程,初步领略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加工工艺,猜想到它们可能存在不同的熔化规律;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究竟有什么不同?

2)为了研究提出的问题,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讨论,制订出分工合理、实用高效的探究讨划和实验设计方案。

各组首先应选取一种晶体、一种非晶体作为对比研究对象;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各组所选研究对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同。其次,要探究熔化规律,自然需要将研究对象熔化,怎样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观测记录哪些数据和现象?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或仪器?要否自己寻找或自制?这些都不要教师给定。这些问题需要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并要有所约定。例如,各组达成借助酒精灯加热晶体和非晶体使之熔化的基本思路,约定定时(例如每隔30s)记录加热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温度,并确认当时研究对象的状态,直到熔化持续一段时间为止。至于各组探讨的具体问题,例如,停止加热后,熔化情况怎样?是选取冰和蜡,还是选取海波和松香或者别的作为研究对象?是用水浴法加热,还是直接加热?都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需知:规范完美的科学探究纯属理想模型,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以此模式组织探究只能是“假探究”;各组探究过程的差异应视为宝贵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使得合作交流、讨论评估更具实际价值。

3)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①进一步巩固使用酒精灯或无烟蜡加热物体的规范要求。

②了解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温度范围及分度值。

③学会测量温度,知道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1)确认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

3)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体温计除外)。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