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实例分析、对比、讨论。
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生物界蜗牛、树懒、鹰和箭鱼等多种动物运动快慢的比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自然界的丰富多彩;知道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培养学生了解科学、热爱科学技术的情感。
2.在认识、理解、计算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的换算和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课件;刻度尺、秒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案一:故事性导入
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本领是最棒的,一个筋斗就能飞行十万八千里,所以没事他就和别的神仙比赛看谁运动跑的快,结果都是孙悟空赢了,后来他听说人间有一个叫光速飞船的东西,非常跑的非常快,1秒钟可以飞行30万公里,于是他想到人间和光速飞船比一比。你认为孙悟空能不能获胜呢?让我们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就能做出正确判断了。
说明:本故事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即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去快乐的学习。
方案二: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猎豹捕捉羚羊和猫捉老师的图片。


这些图片学生们都会在动物世界节目里看到过,所以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很容易就会想到,物体在运动时有快有慢,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来比较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从而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
(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生活动:分析教材中的6幅图片,讨论交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问题1:飞机、列车和蜗牛在相同的时间走的路程不同,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相同的时间内,飞机运动的路程最远,蜗牛爬行的路程最小,故可判断出飞机最快,其次是磁悬浮列车,而蜗牛最慢。
老师做出总结: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问题2:蜗牛和鹰运动相同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不同,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由图中信息可知,蜗牛和鹰运动相同的路程,鹰需要的时间短,故可得鹰比蜗牛运动得快。
老师做出总结:经过相同的路程,用时越少,运动越快。
问题3:飞机和鹰的运动情况,它们通过的路程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怎样比较创门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讨论:比较1s或1h通过路程的多少,就能判断出运动的快慢
教师总结:判断而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人们研究问题一般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而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下面我们一起先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