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2.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物理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
【教学难点】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书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便一把把它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竟是一颗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学习完本节的知识后,相信你的这些疑惑就会得到解答。

二、教学活动
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参照物;(2)动与静;(3)快与慢。
(一)参照物
组织学生看课本,讨论:小明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总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火车中的小明,小明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火车、火车旁的三位同学和小明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小明所说的同学们都在后退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小明看到火车旁的三位同学在后退,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火车旁的三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的位置的发生了改变,所以说三位同学是运动的。
问:男孩看到火车运动了,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车站为标准,火车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火车是运动的。
小结:(1)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动与静
问: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
问题分析: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