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扫描:
知识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知识点二: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v=s/t 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的是速度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4)国际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1 km/h=1/3.6 m/s。
注意:应用公式时s、v、t必须是对同一个物体在同一运动区段所对应的三个物理量,用相同的下标。
知识点三: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1.机械运动的分类
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理想化的运动模式。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但速度变化的运动。变速运动中,可能是速度变化,可能是运动方向变化,可能是两者同时发生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2)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3)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4)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同理,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
知识点四:求解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与速度区别
平均速度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而速度是指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对应一段时间,速度对应一个时刻。
2.解答计算题的基本步骤
一是认真审题。找出各运动阶段的已知条件,待求得物理量,用准确的字母符号及脚标表示。
二是统一单位。
三是根据物理概念选用物理公式,并进行公式变换,同时应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是代入数据进行计算,求出答案,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重点难点解读:
一、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的策略是重点
1.灵活运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1)速度公式v=s/t;(2)变形公式s=vt;(3) 变形公式t=s/v。
2.掌握物理量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1)时间单位换算
1h=60min=3600s 1min=60s
(2)长度、路程单位换算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3)速度单位换算
1km/h=5/18m/s 1m/s=3.6km/h
3.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
(1)读题、审题后确认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2)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可由公式v=s/t求解速度,s=vt求解路程,t=s/v求解时间。在从题干中或图表中找到已知量后,要立即把已知量的单位化为国际单位,v用米/秒(m/s)、S用米(m)、时间用秒(s)。将已知量连同单位代入相应公式求出相应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