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联系 电和磁
基本要求:
1. 通过对具体知识点的复习,唤起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的回忆。
2. 通过总结与复习,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 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评,提高同学们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内容:知识体系的形成、应用能力的提高。
难点内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重点、难点解析
一. 简单的磁现象
知识要点:
1. 知道什么是磁性、磁体和磁极。
2. 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3.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 知道磁化现象,知道软磁体和永磁体。
5. 能判断物体有无磁性及磁体的极性。
重点知识解析:
1. 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我们称其为磁性。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
磁体总有两极:自然界中的磁体总有N和S两个磁极。如图1所示,一根条形磁铁断为三截以后,立即变成三根磁铁,每一段都有N、S极。只有单个磁极的磁体在自然界里是不存在的。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我们可以通过磁体的吸铁(钴、镍)性、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磁性。
3. 判别磁极极性的方法:将小磁针靠近磁体,就能判别磁铁的极性。如图2所示,由静止在磁体旁小磁针甲的指向,可以断定条形磁铁的A端是N极,B端是S极;同时也可以判定小磁针乙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

4. 磁化:使原来不具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 磁场和磁感线
知识要点:
1.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磁场具有方向性。
2. 知道可用磁感(应)线来形象地描述磁场。
3. 会画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的分布。
重点知识解析:
1. 磁场:磁体的周围存在着一种叫做磁场的物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它们各自的磁场而发生的。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我们常用小磁针是否受到磁力的作用来检验小磁针所在的空间是否存在磁场。
2.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 磁感线: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在磁场中画出的一些假想的、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
4. 怎样理解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
①磁感线虽然是一些假想的曲线,但并非主观臆想出来的线,它是根据无数小磁针(被磁化的铁屑)在磁场里的分布和排列的情况,模仿画出的曲线,因而能反映磁场的有关特性。
②磁感线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形象地确定磁场里任意一点的磁场方向。例如,在图3中要确定小磁针在A点处的N极指向,我们只需根据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找出A点的曲线方向(如图3中所表示的箭头)。这个方向就是A点的磁场方向,就是小磁针在A点时N极所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在A点时的N极的指向。应当指出:表示A点的曲线方向时,就是过A点作曲线的切线(与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切线线段的箭头方向要顺着磁感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