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功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初步理解电功率的公式,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用电器上的铭牌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建立电功率、额定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电学的基础知识;已学会了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已知道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也认识了电功和电能;初步学会了变化电路的分析等基本的电学知识和初中阶段所有的力学知识。但本班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需要教师上课时做好引导工作。
教学设计思路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讲练结合—实验演示—得出结论
教学环节
1.复习
回忆上节课知识:1电功的公式2.电功的单位3.电功的测量仪表
2.引入新课
为什么调节台灯的旋钮,可以改变灯的亮暗?是哪个物理量决定灯泡的亮暗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5秒,做功20焦,电流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10秒,做功100焦,哪个做功多?哪个做功快?
回忆力学中:用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功率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在电学中:用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3.新课部分
电功率的意义及定义
(1)物理意义: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电功。
(3)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可以得出它的定义式:P =W/t=UIt/t=UI
明确定义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单位(符号)
W ——电功(等于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焦耳(J)
t ——所用时间——秒(s)
U ——用电器用电器两端电压-----伏特(V)
I——用电器中的电流——安培(A)
(4)电功率的单位:瓦特(W),1瓦= 1焦/秒=1伏安,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1000W
(5)瓦特的含义:电流在1秒内做的功是5焦耳
巩固练习
(1)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 的物理量。
(2)某电动机的功率是20千瓦,合 瓦。
(3)10W= J/S,含义是 。
(4)一电阻两端电压20V,通过的电流为0.5A,则其电功率为多少?
(5)有一种用于220V电路中的照明灯,功率为22W,求通过它的电流。
4.难点
能将用电器随便接入任何电压的电路中么?用电器一般都有铭牌,铭牌上标有该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数据。例如饮水机、电磁炉的铭牌,都包含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这两项。
什么是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呢?我们把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在额定电压下用电器的功率叫额定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