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最快的“信使”

知识点一 认识电磁波
1.信息的记录与传递方式多种多样,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而深入发展。
(1)信息的含义和形式:信息就是指有用的消息。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语言信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等。
(2)信息的传递方式和特点
①古代:用烽火、信鸽和驿马等方式。烽火传递信息虽然速度快,但具体的信息内容难以获得,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信鸽和驿马传递信息,虽然信息内容具体,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好,但是传递速度慢。
②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用各种交通工具运输邮件和使用有线电话。虽然信息内容具体,准确性与可靠性较好,但速度相对现代来说较慢。
③现代:已较普遍地使用手机、可视电话和电子邮件。实现了“快速、准确和可靠”三大目标。
例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信息必须通过传播才有实际意义。下列工具中不属于信息传递工具的是( )
A.烽火台 B.微波炉
C.手机 D.电报机
解析:古时候遇到战事或紧急事件时,在烽火台上点燃烟火作为信号来报警的,故A选项不合题意;微波炉是一种家用电器,是利用电磁波加热食物的一种设备,不能用来传递信息,故B选项符合题意;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是一种通信工具,故C选项不合题意;电报机是通过发送电码来传递信息的,是一种通信工具,故D选项不合题意。
答案:B
2.实验探究:电磁波的产生
设计并进行实验
|
实验现象
|
实验现象分析
|
取一台中波收音机,转动调谐旋钮,将指针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且将音量调到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先将导线的一端跟电池的一个极相接,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个极断断续续地接触
|
在电路通、断的瞬间,收音机会发出“喀、喀”声
|
收音机发出声音,表明接收到了电磁波,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产生的
|
探究归纳:变化的电流能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磁波。
3.认识电磁波
(1)概念: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导体就会向四周发射一种波。在物理学中,把这种“波”叫做电磁波。
(2)电磁波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电磁波是一种波,具有波的特征。
|
定义
|
单位
|
决定因素
|
关系
|
波速
(c)
|
1s内波传播的距离
|
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
传播介质
|
在真空(或空气)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反之,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
频率
(f)
|
电磁波每秒向前传播的波长数
|
赫兹(Hz),常用的还有kHz、MHz,其换算关系:1kHz=103Hz,1MHz=103kHz=106Hz
|
振源的振动快慢
|
波长
(λ)
|
两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如图)

|
米(m)
|
由波的频率和波的传播速度决定,即由振源和传播的介质决定
|
(4)电磁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例2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是电磁波
B.电磁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C.手机不能接收电磁波
D.红外线是电磁波
解析:超声波属于声波的一种,不是电磁波,故A选项错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选项错误;手机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能接收电磁波,故C选项错误;红外线属于电磁波,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知识点二 电磁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