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一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两类“对立”的事实
物体运动需要力
|
物体运动不需要力
|
自行车不用力蹬,不动
|
运动的自行车停止用力后能运动一段距离
|
子弹不“推”不飞出
|
从枪口飞出的子弹能继续飞行
|
2.两种对立的观点
(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思考,他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却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
3.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设计实验
|
运用控制变量法,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自行滑下,并沿着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表面运动,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
实验器材
|
斜面、小车、木板、毛巾、纸板、平板玻璃。
|
进行实验
|
(1)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上一定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2)保持小车滑下的高度与斜面坡度不变,换纸板表面(如图乙所示)、平板玻璃表面(如图丙所示),分别观察小车在这两种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3)分析三次实验的条件及实验的结果,归纳小车在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时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
实验结果
|
接触面
|
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
小车运动的距离
|
毛巾表面
|
大
|
短
|
纸板表面
|
较大
|
较长
|
玻璃表面
|
最小
|
很长
|
|
实验结论
|
同样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
归纳总结
|
对以上实验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无限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它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地运动下去。由本实验可以得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伽利略的观点是正确的
|
知识点二 牛顿第一定律 精练版P33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是普遍适用的,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同时“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作用的效果;
(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但由此推出的结论,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
温馨提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本身就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不受力的作用前物体的状态决定。力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