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静电现象
课 题
课型
新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 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教学设想
重点:摩擦起电,电荷作用规律
难点:原子构成及静电现象
教法:
教学准备
玻璃棒,塑料棒,纸屑,毛皮,丝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讲清楚微小粒子的结构特点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提问:分子是否能再分呢?
二.新课讲授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化合物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单质分子: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
学生活动: 用干燥的丝绸摩擦玻璃棒或者毛皮摩擦橡胶棒
然后将棒靠近纸屑,能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能吸引小纸屑
结论: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同时说明玻璃棒带电,也就是摩擦能起电。
思考:摩擦如何能起电的?
“电子的得失”
有些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
有些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
这样使物体带电有两种可能
活动: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结论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两片铝箔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