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新课标要求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新《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达牛顿第一定律。”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说清楚,目的是为了培养表达交流的能力。只有实施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在猜想与假设、方案设计、实验验证、综合评估与交流中使学生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谈话法
三、教学设计
(一)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指出物体爱力时可能改变运动状态。
(二)引入新课
出示斜面、小车,边演示让学生观察边谈话讨论。
1、用力拉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问:什么原因使小车前进?)
2、停止用力小车停止。(问:能否说物体运动必须受力 ?)
让学生思考一会儿,然后进行继续演示讨论
3、将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让小车滑下,到水平面上后会立即停止前进吗?(虽然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力,但仍然继续前进)小车能一直运动下去吗?(不会)小车为什么不会一直运动下去?(因为木板对小车有阻力)
(三)进行新课
1、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你认为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的距离远近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请各小组代表回答,(要求说出猜想的依据)
教师板书: 斜面坡度
猜想响小车前进距离s的因素 小车质量
小车起始高度
水平面的阻力
教师:如果要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s和水平面对它的阻力f的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你能设计出一个研究方案吗?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必须让其它因素相同,通过改变水平面的情况(即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运动),再比较前进的距离s与阻力f的关系。
教师:让其它因素相同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在同一斜面上用同一小车在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教师板书 : 斜面的坡度
研究小车前进的距离 控制的条件 斜面的高度 相同
与水平面的阻力的关系 小车的质量
改变的条件:水平面的阻力(不同表面)
3、教师:实验中应观察哪些现象?比较哪些量?你能设计一个记录表格吗?
学生设计表格,然后教师在学生展示的表格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板书在黑板上
小车前进距离s与水平面阻力f的关系 (略)
分别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完善表格。
教师引导分析:
a、三种表面谁光滑,阻力最小?从三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到怎样的描述?(生;阻力越小,前进的距离越远)
b、若表面更光滑,则小车所受阻力将怎样(生:更小)?前进距离呢?(更长)速度减小的程度呢?(学生:更慢)
c、若表面非常光滑,则小车受到的阻力将非常小,速度减小得将非常慢。“速度减小得非常慢”是什么意思?(学生:速度几乎不变)若表面光滑到f=0,小车会怎样?(速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