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编辑
八年级物理上册3.5《奇妙的透镜》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3金币 立即下载
2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2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同步教案
  • 教材版本沪粤版
    所属学科初中物理
  • 适用年级八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04 K
    上传用户goldfisher
  • 更新时间2020/4/11 9:44:0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三章

5奇妙的透镜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第三章第五节透镜的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得到提升。为今后学习“透镜在生活中应用”作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勇于探究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已经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能对较简单的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

3、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知道如何用光路图呈现简单的光学现象。

4、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透镜和一些光学现象,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打下了经验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与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五、实验器材:老花镜片、近视镜片、透镜二块、装有浑浊液体的透明杯、平行光源、低压电源、

                  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仪、多媒体等。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

七、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1.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由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课题,通过讨论、分组探究,寻找物理规律,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从物理走向生活。

2.让学生经历深究学习的过程,在注重科学探究的基础环节上,渗透物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合作探究,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案,使学生在各自学习层面上取得进步。

3.落实新的学生评价机制,不仅注重结论的得出,还要兼顾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保持学生对学习、对科学的兴趣。

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知觉器官,做到“细观察、多动手、勤思考”.通过观察、猜想、探究、推理、模仿、体验等方法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探究法等,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

激发探究

 

结合教材中的讲解(可用投影片或课件辅助),使学生认识到透镜表面的形状特征,从而引出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   

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透镜”,并介绍透镜的概念。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学生回答各种透镜的不同之处: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

学生体会近视眼镜中间较薄,边缘较厚,是凹透镜;远视眼镜中间较厚,边缘较薄,是凸透镜.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温故知新, 通过学生熟悉的镜子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对透镜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一环节作出了铺垫。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