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体的沉与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
2、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浮沉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古人对浮沉条件的应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沉浮条件的应用及分析。
【教学难点】
沉浮条件的应用。
【教学准备】
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牙膏皮、密度计、潜水艇模型。
【教学方法】
演示法 、实验法、观察法和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 1:将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浸没在水中,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2:先将牙膏皮放入水中下沉,后将牙膏皮折成小盒子,漂浮在水面上。
利用多媒体展现各种浮沉现象。
师:对于这些现象,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师:请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盖子的小瓶、盛水的烧杯),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
请两组同学讲清实验的过程,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证据填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种情况中小瓶向什么方向运动?它受哪两个力的作用?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如何?
学生归纳小结:
(多媒体展示)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迷你小实验:按教材第132页图7-29实验,将蜡块、橡皮、瓶塞、鸡蛋等放入杯中,观察它们分别位于哪一层液面上?你能说出原因吗?能用物质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多媒体展示)2、若物体是实心的,密度均匀且浸没在液体中,则:
(1)物质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
(2)物质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3)物质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
师:沉浮条件有哪些应用?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179-180页的内容。
1、密度计
师:请同学们说说对密度计的了解?
演示实验:用密度计测水、盐水的密度。
师: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悬浮还是漂浮状态?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分析:F浮=G计 ρ液= F浮∕ɡV排= F浮∕gV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