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三 力学
重难点11 浮力
【知识梳理】
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四周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上下表面存在着压强差,从而导致出现压力差。这个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即F浮=
F向上-F向下。当物体漂浮时,上表面未受液体压强,所以F向下=0,此时F浮=F向上。当物体与容器底紧密接触时,下表面未受到液体的压强,所以F向上=0,此时物体未受浮力,即F浮=0,比如浸在水中的桥墩、下表面被淤泥包裹的石块等。
2.影响浮沉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学生很容易将“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相混淆。若果物体漂浮,V排<V物;若果物体悬浮或者沉底,V排=V物。这里可以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加以突破。假设有一个边长为a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则有F浮=F向上-F向下=p液下S-p液上S=ρ液gh下S-ρ液gh上S=ρ液gS(h下-h上)= ρ液ga2a=ρ液ga3。从F浮=ρ液ga3可以清楚地看到: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体积、密度、液体的多少等无关。
3.阿基米德原理:由2中的推导,可以获得F浮=G排。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此规律对于气体同样适用。
4.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沉情况
|
物体的重力与所受浮力的关系
|
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
上浮
|
G物<F浮
|
ρ物<ρ液
|
漂浮
|
G物<F浮
|
ρ物<ρ液
|
悬浮
|
G物=F浮
|
ρ物=ρ液
|
下沉
|
G物>F浮
|
ρ物>ρ液
|
【解题思路】
1.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关键看物体的上下表面是否存在着压强差,有,就受到浮力;没有,就未受浮力。
2.判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即F浮=ρ液gV排。g时一个定值,当ρ液不变时,V排增大,F浮就变大;当V排不变时,ρ液增大,F浮就变大。
3.判断物体的浮沉: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比较重力和浮力还是密度。在比较重力和浮力时要注意:这里的浮力是指V排=V物,即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重力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4.计算浮力的四种常见方法
(1)测量法:F浮=G物-F示(G物-物体在空气中时所受的重力;F示-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F向上-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F向下-物体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
(3)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此公式通常展开成F浮=ρ液gV排运用)
(4)浮沉条件法: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F浮= G物。
5.比值问题。当物体漂浮时的比值问题。由F浮= G物变形得ρ液gV排=ρ物gV物,所以
ρ液/ρ物=V物/V排。
浮力测密度的推导一般过程:当物体浸没时,V排=V物。
(1)用F浮=G物-F示计算出浮力大小。
(2)由F浮=ρ液gV排变形得V排=计算出V物。
(3)ρ物==。这也是求物体密度一类习题的一般解法。
6.拉力与浮力
情形1. F浮=F拉+G物
情形2. F拉=G物-F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