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颜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②了解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不同;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能力;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对比法研究光的与颜料的混合的不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1)色散现象;(2)物体的颜色;(3)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2.难点:(1)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2)会区分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块圆纸板、一根火柴棍、水彩颜料
2.教学器材:三棱镜、七色光板、红、绿、蓝三色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过程
|
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
提出问题
|
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问:
阳光通过家庭内的养鱼缸,有时会在墙上出现彩色的光带.在阳光的照射下,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人工喷泉在空中喷出的细小水珠,有时也能形成“人造彩虹”等等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呢?
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构成的吗?
|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的思考
|
|
光的色散
|
演示实验:
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墙上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
学生观察
|
|
七色光复合成白光
|
使用七色光板,通过快速旋转来演示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现象.
请学生把七色光按一定的颜色比例,
画在圆盘上,现场制作七色光板.
让学生用自己做好的七色光板,完成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
|
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制作七色光板:
在预先准备好的圆纸板上,划分成六个面积不等的扇形,扇形区的颜色和圆心角按逆时针顺序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颜色可以用水彩或彩色粉笔涂上,也可以贴上不同颜色的色纸.然后用笔在圆盘中心扎一个孔,再插入一根火柴棍即完成.
学生做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转动这个圆盘,观察盘上颜色的变化.
|
|
光的三基色
|
介绍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举例:在彩色电视机的荧屏上,规则地密集排列着许多能发出红、绿、蓝光的荧光粉粒.代表红、绿、蓝的三束电子束按画面的要求分别激发红、绿、蓝荧光粉粒,在荧光屏上产生一系列的红、绿、蓝发光点,它们同时刺激视网膜上的三种锥状细胞时,由于视觉无法分辨三色刺激点,便在视觉上合成出总体的彩色图像来.
|
学生观看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