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习提问】
1.影子说明了光在 介质中沿 传播
2.谁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反射时光路是 的
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过渡: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吧:
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就贸然跳下去想洗个凉水澡,哪曾想池水却很深,淹过了小明的脖子,于是他惊慌失措,大呼救 命。
引导:
小明差点被淹死!对此,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何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呢?
引入:要解释这一现象,需要我们学习光的折射。
引导:
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空气射向水面会发生反射。那么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或者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其传播方向又将会怎样呢?
课件展示光的折射例子引领学生根据现象总结: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视频播 放】光的折射
引导学生总结: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光路可逆
2、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5、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6、光从其他透明介质(如玻璃、水)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过渡:
俗话说:“学以致用”。下面让我们由浅入深地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一些问题,解释一些现象:
1.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光传播的路径将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画出光路图。
2.讲故事:小明跟着爷爷到湖中去叉鱼时,每次都向 着他看到的鱼叉去,却屡屡不中,这是为 什么呢?
引领学生作光路图,使他们认识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3.出示诗句:
(1)掬水月在手;
(2)潭清疑水浅。
据此提问:它们分别属于光的什么现象? 二者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学生感受美的意境,并分析说明:
“掬水月在手”是光的反射现象;“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3)引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本中的《科学世界》,进一步了解折射现象。
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求学生总结: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细心听取学生的发言,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补充,说出他们自己的收获,真正谈出多方面的感悟,让学生感受求知的快乐!
课堂检测(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景及苏轼的诗——《观湖上初晴后雨》:
展开联想:当雨后的西湖,升起了太阳,也许我们会看到美丽彩虹。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要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请预习《光的色散》。
布 置作业
《练习册》P32:14、15、16.选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