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编辑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四光的折射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3金币 立即下载
2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2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同步教案
  •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所属学科初中物理
  • 适用年级八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051 K
    上传用户goldfisher
  • 更新时间2019/10/29 10:48:5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光的折射

年级

科目

物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四章第4节 光的折射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一、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而新教材将本节教学要求定位在认识光的折射规律上,注重学生的折射现象的感知、体验和折射规律的探究。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入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 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3.知道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过程与

方法

1.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在探究中让学生养成主动交流和相互协作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五、教法学法

观察法、演示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 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影子说明了光在  介质中沿  传播

2.谁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反射时光路是   

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过渡: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吧:

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就贸然跳下去想洗个凉水澡,哪曾想池水却很深,淹过了小明的脖子,于是他惊慌失措,大呼救 命。     

引导:

小明差点被淹死!对此,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何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呢? 

引入:要解释这一现象,需要我们学习光的折射。

引导:

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空气射向水面会发生反射。那么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或者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其传播方向又将会怎样呢?

课件展示光的折射例子引领学生根据现象总结: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视频播 放】光的折射

引导学生总结: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光路可逆

2、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5、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6、光从其他透明介质(如玻璃、水)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过渡:

俗话说:“学以致用”。下面让我们由浅入深地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一些问题,解释一些现象:

1.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光传播的路径将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画出光路图。

2.讲故事:小明跟着爷爷到湖中去叉鱼时,每次都向 着他看到的鱼叉去,却屡屡不中,这是为 什么呢?

引领学生作光路图,使他们认识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3.出示诗句:

(1)掬水月在手;

(2)潭清疑水浅。

据此提问:它们分别属于光的什么现象? 二者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学生感受美的意境,并分析说明:

“掬水月在手”是光的反射现象;“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3)引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本中的《科学世界》,进一步了解折射现象。

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求学生总结: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细心听取学生的发言,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补充,说出他们自己的收获,真正谈出多方面的感悟,让学生感受求知的快乐!

课堂检测(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景及苏轼的诗——《观湖上初晴后雨》:

 

展开联想:当雨后的西湖,升起了太阳,也许我们会看到美丽彩虹。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要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请预习《光的色散》。

置作业

《练习册》P32141516.17.

 

 

 

 

 

感受故事的情趣,自然地进入新的求知状态。

 

 

感受生动形象的科学漫画所反映的情景,思考:这与物理知识有什么关联呢?

 

 

 

 

 

 

 

 

 

 

体现知识的迁移和对比。

 

 

 

 

 

 

 

 

 

 

产生应用知识的欲望,准备感受知识应用的乐趣。

 

 

 

 

 

 

 

 

 

 

 

 

感受美的意境

 

 

 

 

 

回顾本堂所学

学以致用,高效练习。

查缺补漏,全面提高。

 

 

 

 

欣赏美景,朗读诗歌。

 

产生探 究新知的热情和欲望。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