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教学目标】
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1、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教学时数】1课时
【教 具】投影仪 三角板 物理小车
【教 法】讲授、探究实验、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3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t求出它的速度。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
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计算公式:
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来学习一下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题1: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例题(教师分析并讲解)。 例题2:(投影)
t
s
v?
一辆汽车刚启动时,第1秒内运动2m,第2秒内运动4m,第3秒内运动6m,求: (1)汽车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草图,帮助同学分析。
师:前2秒通过的路程是第1秒的2m和第2秒的4m之和,所用的时间是2秒,求平均速度要用汽车前2秒通过的总路程除以2秒,求前3秒的平均速度的方法与求前2秒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是相同的,用汽车前3秒通过的总路程除以3秒。
请同学们将例2做在练习本上,同时发几片胶片给几位同学。请他们将题目解在胶片上,准备用投影仪将所做结果打在屏幕上,教师巡视,答疑。
教师再一次强调解题方法,注意写出所依据的公式,运算时要注明各物理量的单位。 师:我们求出了汽车在前3s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4m/s,能不能说汽车在第3s内运动速度是4m/s呢?
生:不能,前3s的平均速度是汽车前3s运动的全部路程12m除以3s钟的时间得出的4m/s,若求第3秒内的运动速度,应用第3s通过的路程6m除以1s,得出6m/s。
瞬时速度在交通管理中,警察需要测定司机是否超速驾驶;在兵器试验中,需要测量子弹或炮弹冲出枪口或炮口的速度,以检验武器是否合格。在这些情况下测量的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极短的时间内的速度,例如汽车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