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运动的速度(一)
学习目标
1、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初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知道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进行分类,可以把运动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
二、尝试学习(看书P26-29完成)
1.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_,这种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表示。
课堂学习
一、比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观察图2-3-1,讨论以下问题:
(1)飞机、列车和蜗牛谁运动得快?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蜗牛和鹰谁运动得快?为什么?
(3)怎样比较飞机和鹰运动的快慢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与小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
(1)运动的时间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_
(2)运动的路程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___ __
(3)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 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 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二、速度
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 ;
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 。即______和_____的比值。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 ,速度越大。
3.速度公式: 。其中s表示 ,单位是 , t表示 ,单位是 , v表示 ,单位是 ;
◎根据速度公式,当已知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时,你能写出计算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公式么?
◎ 若已知路程s和速度v,你能写出计算时间的公式么?
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 做单位,符号是 或 。 (写出下面单位换算的过程)
1m/s= = km/h 1km/h= = m/s
[及时练习1]
1.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2.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3.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km/h= m/s 25 m/s= km/h
4.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运动了10km ,乙车运动了15km ,,则运动快的是( )
A.甲车 B.乙车 C.一样快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