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弟弟的愧疚之情。
2、结合写作背景,揣摩人物心理,提高思辨能力。
3、揣摩文末含义深刻的议论句,理解作品的批判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我”少年时候对弟弟的风筝的摧残容易理解,对二十年后中年的弟弟已经全然忘却幼时被摧残之事,而“我”的心却更重地堕下去以及周围全是肃杀的严冬——这两个难点不易理解。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圈画、朗读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理解文末含义深刻的议论句,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4教学过程
4.1导入: 学生读古诗导入: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写的内容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春天放风筝。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风筝(板书课题、作者)
4.1.1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