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编辑
【沪教版】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精华下第12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1(五四制)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同步教案
  • 教材版本沪教版
    所属学科初中语文
  • 适用年级七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17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19/9/15 10:14:0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6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了解诗中典故的表达作用。
2、品析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读诗题,从中可知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
2、写作背景: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再遭贬。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
二、赏析诗歌
1、请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凄凉: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

弃置:诗人这一被贬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