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认识分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界中的一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3.知道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0.1 nm)。
4.知道分子的体积及质量非常小,一般物体中含有大量分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认识分子的小和多,感知分子的大小,逐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事例,意识到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里可能蕴藏着深刻的物理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用猜想的方法研究微观世界。
2.认识和感受分子的小和多。
【教学难点】
认识到猜想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并领会猜想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水滴石穿”的意思是说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学习或工作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可你知道“石穿”的真实原因吗?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阅读课本]P104“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思考]阅读P105“信息浏览”,我国古代认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我国古代思想家对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问题就有研究和记载: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
[思考]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了什么猜想?
[提示]水滴石穿、铁铲用久了变薄等都是很微小地一点一点散失的。
[归纳提升]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他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原子”,意思是这种粒子是不可再分割的。
[思考]你认为这样的猜想科学吗?
[提示]这样的猜想往往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没有经过实验验证。
[归纳提升]人类在认识分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猜测和想法,我们把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称为“猜想”。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
探究点2 什么是分子
[阅读课本]P105“什么是分子”
[思考]分子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提示]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化学家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叫做“分子”,我们常见的物体,如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大小、轻重有何不同,也无论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思考]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是由多少个分子组成的呢?
[提示]水滴石穿要经过好多年,铁铲变薄也要经过好多年,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多。
[小结]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