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电 压
第1课时 电压、电压表
1.知道电压的作用和电压的获得.
2.知道电源的作用.
3.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变换.
4.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5.使学生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和符号.
6.记住并理解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重点难点】
重点: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电压概念的理解、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新课导入】
导入1:实验导入
演示实验:
1.利用干电池、一只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简单电路,使灯泡发光.
2.取下干电池,换成导线,闭合开关,小灯泡为什么不发光?
引入新课:导线内存在大量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什么原因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呢?
导入2:复习引入
教师:叫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出一个串联电路.
教师:再叫一位同学按照电路图用导线把电路连接起来.
学生:上台连接电路
教师:当我们闭合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当我们取下电池,再闭合开关,灯泡不亮,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在前面,我们讲到电流时,用水流作类比,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水流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结合课本59页图1143讲解:我们知道只有当容器中的液面存在高度差时,它们对容器底才会有压力差,这时打开阀门,在水管中才会形成水流通过,也就是说,水流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两液面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即存在水压,而水泵的作用就是将水不断地从乙抽向甲中,形成水压.
与此类似,电路中电流的形成,是由于电路两端存在着电压,而电源的作用就好像水泵一样维持正负两极有一定的电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节电压”.
【课堂探究】
一、电压
教师:下面就请大家阅读课本60页,然后说出:电压的符号、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电压的符号是U,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V”,常用单位:千伏( kV),毫伏(mV),微伏(μV).
换算关系:
1千伏( kV)=1 000伏(V)
1伏(V)=1 000毫伏(mV)
1毫伏(mV)=1 000微伏(μV)
教师:知道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我们来完成一些简单的单位换算:
1.5 V= μV;18 kV= mV;
3×105μV= mV;7 200 mV= V.
教师:讲解几个身边的电压值,并让同学们记住:
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 V;一节蓄电池电压为2 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 V;大型发电机的电压为1.5×104 V;产生闪电时的电压为104~109 V.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测量电流时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同样也要用专门的仪表叫“电压表”(出示电压表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