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物理学案
初中物理编辑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认识分子导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沪粤版
    所属学科初中物理
  • 适用年级八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4247 K
    上传用户goldfisher
  • 更新时间2019/8/15 10:48:1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7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0.1认识分子
本节主要内容有: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大小。本节是学生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开端,而历史上探索物质结构正是从德谟克里特的“原子”猜想开始的,所以教材从这里展开,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建立物质结构的模型。然后介绍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分子的概念,认识到分子很小,而且一般物体中分子的个数很多,为后面学习分子动理论和原子结构作准备。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从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程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德谟克里特的“原子”猜想虽然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但可以说是“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的源头。对此,这里教材为了展示人类探索的历程,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而且把猜想方法单列明示出来,意在突出猜想方法的内涵。而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大小,则以介绍、图片展示和通过计算、体验为主,让学生想象和感受分子的大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2.知道分子的体积及质量非常小,一般物体中含有大量分子。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领会猜想的方法。
 2.经历通过计算认识分子小和多的过程,感知分子的大小,逐步形成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事例,意识到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里可能隐含着深刻的物理学道理,从而激发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
重点:认识和感受分子的小和多——教师展示有关图片,设置有关计算,让学生体验、感受分子的小和多。
难点:猜想方法——猜想是研究微观世界时常用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重温德谟克里特当年的思路,让学生经历作出猜想、并说出作出猜想的思路的过程,最后教师明确两点:(1)在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时,由于人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由此常常采用猜想的方法来研究;(2)猜想终究只是猜想而已,确定猜想是否正确,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那些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猜想,才被认为是科学的理论。 
  早期的人们都把自然现象归于某种单一的自然物质,如水、气、火等。古希腊的“四元素说”和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都属于这类学说,这种做法虽然完成了对自然界的统一解释,但并不令人信服。用单一的自然物质作为自然界统一的基础是行不通的。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将“多”统一成“一”是不可行的,特别是在现象的层次上,更是不能服人。
  原子论者留基伯、德谟克里特提出了科学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原子论思想。原子论主张世界是统一的,自然现象可以得到统一的解释,但统一不是在宏观的层次上进行的,不是将一些自然物归结为另一些自然物,而是将宏观的东西归结为微观的东西,这些微观的东西就是原子。
  把一个物体一分为二,它变得更小,但仍然是一个物体,它还可以被一分为二。这个过程是否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呢?原子论者说,不能。分割过程进行到最后,必然会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就是原子。所谓原子,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不可再分割的微粒”。原子太小,我们看不见,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世界的共同基础是原子。
  为什么世界上诸种事物会彼此不一样呢?原子论者回答说,这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原子在形状、大小、数量上不一样。这个回答虽看似平常,但非同一般。原因在于,它们看起来彼此有质的区别,原子论把这些质的区别还原成一些量上的差异,就使统一的自然界可以用数的科学来描述。
  原子论在希腊时代还只是思辨的产物,主要是一种哲学理论,不是科学理论,原子论者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本人并不是科学家。但是作为一种杰出的科学思想,原子论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近代科学重新复兴了原子论,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构造了物质世界的原子结构。今天,“原子”已不再是一种哲学的思辨,而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则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20世纪,人们对原子核的内部组成又有了新的发现。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