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3.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1.揣摩人物的台词,探究台词背后的言外之意,进而理解老人和男孩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戏剧冲突的理解。
2.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一课时
一、导入
倾听童谣,感受亲情。上课前学生自由读童谣,感悟亲情。
二、检查预习,了解剧情
1.剧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这个故事围绕着什么展开情节?
明确:
1.剧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2.学生可能会回答:等人,枣儿,亲情等。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并表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