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质疑释疑、串讲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句意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掌握“惑”、“逾”、“罔”、“殆”、“暴”、“数”、“援”等在句中的意思;复习“何以”、“是以”及判断句式。
2、了解语录中运用比喻、对比、举例等艺术手法来进行议论。
3、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思考古代先贤推崇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使之对现实中的学习产生有益影响。
教学重点:1.理解字意句意,理解蕴含的道理。2.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第四则(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安排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自由抢答:
(1)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波及世界,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的思想学说是什么?——儒家学说。
(2)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人)。
(3)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是谁?——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人)。
(4)孔子被尊称为“圣人”,那么孟子被尊称为什么?——“亚圣”。
(5)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在哪两部经典中得以集存?——《论语》、《孟子》。
(6)孔子是位伟大的教育家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论语〉八则》中有哪些是谈论学习的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