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奇的电磁波》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c = f 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知道电磁污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电磁波的屏蔽,学会科学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会用c = f 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二)教学难点
知道电磁波的屏蔽,会用c = f 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新课讲解:
一、认识电磁波
1、电磁波的存在:阅读课文回答
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收到几个节目,但是收音机、电视机和广播电台、电视台之间并没有连着线,那它们是怎样收到声音和图像的呢?
电磁波的产生
木棍在水面上振动产生水 波;说话时的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就会激起电磁波。
演示活动:
打开一台收音机,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二、描述电磁波
与水波、声波相似,电磁波也有频率,是由波源正东的快慢决定的。比起我们周围的声音,通常电磁波的频率要大得多,可以达到1014Hz,甚至更高。
从波源出发,声波、水波和电磁波会在空间中弥散开来。用图像来描述,记录波的传播,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电磁波谱
为了对各种电磁波有个全面的了解,人们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微波:波长从1米到0.1厘米,这些波多用在雷达或其它通讯系统;
红外线:波长从10^-3米到7.8×10^-7米;红外线的热效应特别显著;
可见光:这是人们所能感光的极狭窄的一个波段。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很窄,大约在7600 ~4000埃(在光谱学中常采用埃作长度单位来表示波长,1埃=10^-10米)。从可见光向两边扩展,波长比它长的称为红外线,波长大约从7600直到十分之几毫米。光是原子或分子内的电子运动状态改变时所发出的电磁波。由于它是我们能够直接感受而察觉的电磁波极少的那一部分,波长从(7.8~3.8)×10^-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