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神奇的电磁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2.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4.会用c=λf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5.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悉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培养学生想像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大家族.
3.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2.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难点】
1.使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电磁波的存在.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自然奥秘的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认识电磁波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0-21,完成以下问题:
1.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又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联系在一起,就会在周围空间形成电磁波.
2.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虽然电磁波看不见(可见光除外)、摸不着,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它可以为我们传递信息和能量.
【合作探究】
演示一 感知水波、声波
1.水波的形成:小石子投到平静的水面上(如下图所示),泛起涟漪,因为波源位置的水面受到了扰动形成了水波.
2.声波的形成:轻轻拨动琴弦(如下图所示),琴弦的振动激起了声波,由于声源发生了振动所以形成了声波.
演示二 探测电磁波
打开收音机,转动调谐旋钮,调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如图所示.将导线一端接在干电池的负极,另一端时断时续地与电池的正极接触.
1.从收音机里能听到什么?
答:听到与导线接触或离开正极瞬间同步的“嚓嚓”声.
2.为什么会听到这个声音?
答: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嚓嚓”声.
3.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与水波、声波的形成相似,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教师点拨】
1.当导线中的电流大小或方向发生迅速的变化时,就会在周围空间激起电磁波,也会向外传播.
2.虽然有些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并能给我们传递各种信息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