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电阻
知识目标
知识要点
|
课标要求
|
1.电阻
|
认识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能画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知道电阻大小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
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演示如图的实验,当用镍铬合金线替换电路中的铜导线后,灯泡亮度明显变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概括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还与导体自身有关。从而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电阻
活动1:让学生根据实验器材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线、铁线和镍铬合金线的导电情况。自己设计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活动2:再让学生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碳钢丝、康铜丝及镍铬合金丝的导电情况。同时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接入铜线比接入铁线时灯泡亮,接入铁线时比接入镍铬合金线时灯泡亮;接入铜线比接入铁线时电流大,接入铁线时比接入镍铬合金线时电流大。小灯泡亮时电流大,小灯泡暗时电流小。
归纳总结: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活动3:让学生自学课本63页到6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电阻的符号和元件符号如何表示?
(2)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你知道了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电阻器呢?
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质疑。教师到各个小组当中,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讨论。
归纳总结:(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2)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3)电阻的符号是R,电路图中的符号“”。
(4)电阻单位有: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换算关系:1 kΩ=103 Ω,1 MΩ=106 Ω。
(5)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器:电视机、收音机和耳麦的调音旋钮,各种家用电器的电路板上有各种各样电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