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3.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知道变阻箱的读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的教学过程,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及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有效连接。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订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研究物理问题,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使用方法、作用,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 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电缆需要用金属材料制成,如图。不知你注意了吗,制作电缆的金属有的是铜,有的是铝,而铁也是金属材料,相对也比较便宜,那么,电缆为什么不用铁来制作呢?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电阻
[阅读课本]P91 “电阻”。
[思考](1)什么是电阻?
(2)电阻用哪个字母表示?
(3)电阻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各是多少?
(4)电阻的电路元件符号是什么?
[提示](1)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 同。
(2)表示:电阻用字母R表示。
(3)单位:
①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②常用单位:kΩ、MΩ。
③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kΩ=1000 Ω,1 MΩ=1000 kΩ。
(4)电路元件符号:。
[归纳提升]“类比法”:由“水在水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类比出“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也会受到阻力”,导出电阻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思考]不同的导体接入同一个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导体的电阻不同,这是一种什么研究方法?
[提示]“转换法”:导体电阻的大小不能直接看出,通过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或电流表的示数来感知 电路中导体电阻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探究点2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阅读课本]P92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1)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思路是什么?
(3)实验中为什么要保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
(4)实验用到哪些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