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带电体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着两种电荷,探究并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了解验电器的作用、构造及其原理。
4.从原子结构层面,了解摩擦起电及其他物体带电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探索带电体的性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和表述信 息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教学过程,理解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文具盒中的物品、身边的器材探究摩擦起电现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 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科学的真实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摩擦起电、带电体的性质、 带正电荷的物体和带负电荷的物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不同物体摩擦后带电的原因、静电感应、静电现象的应用及其防护。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高大建筑物的顶端都装有避雷针,如图所示。避雷针是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人类避免雷电伤害而做出的巨大贡献,你知道避雷针“避雷”的原理吗?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摩擦起电
[阅读课本]P57 “摩擦起电”。
[实验](1)在头发和塑料梳子都干燥的情况下,用梳子梳头发,头发会蓬松起来,并且头发偏向梳子的运动方向。
(2)将与尼龙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分别靠近碎纸屑、绒毛、羽毛和细水流,发现塑料梳子吸引碎纸屑、绒毛、羽毛和细水流。
[思考](1)什么是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1)摩擦起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 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探究点2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阅读课本]P58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实验](1)两根用丝绸摩擦 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思考](1)自然界中存在的两种电荷是如何规定的?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3)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与异种电荷的相互吸引相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