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四的《李娃传》中,唐代白行简写过这样一个情节,那位荥阳公之子自见李娃一面以后,念念不忘,经打听,知道住在鸣珂曲的这位女郎乃倡家,遂携重金造访。小婢见客人叩门,急忙走告李娃,说上次假装丢失马鞭,故意逗留不走的公子上门来了。自那次邂逅之后,李娃对这位来京应试的举子,有着堪称一见钟情的印象,显然也一直期盼着他的再出现。于是,可想而知,这一对青年男女,该是多么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了。谈笑间不觉天色"日暮"而街坊"鼓声四动"。每晚,军士以鼓声周知百姓,禁夜即将开始,这也就是"暮鼓晨钟"的来历。
李娃的母亲,也许是养母,用时下的话说,即"妈妈桑",便关心地问起来,公子你住在哪里?远近如何?是不是应该动身回去?可这位公子怎么舍得离开这位明眸皓齿、艳美娇媚的李娃呢?一位漂亮的小姐,对年轻异性来说,就是一块磁铁。他不想走,至少不想马上走,便编了一个谎。"生绐之曰:'在延平门外数里。'"因为鸣珂曲在平康里(坊)内,临近东市,延平门则在西市之西,这之间,应该相距10公里以上。荥阳公之子"冀其远而见留也。姥曰:'鼓已发矣,当速归,无犯禁。'生曰:'幸接欢笑,不知日之云夕。道里辽阔,城内又无亲戚,将若之何?'"李娃也愿意他留下来,便说:"不见责僻陋,方将居之,宿何害焉。""生数目姥,姥曰:'唯唯。'"于是,他达到目的,得以留宿。
据此,可以看到唐朝之实施禁夜令,最为坚决彻底,天子脚下的都城长安当然更是严格。唐朝韦述的《西都杂记》称:"西都禁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当代人读至此,大概无不一身冷汗。试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