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素材>> 历史素材
初中历史编辑
初中历史知识清末废科举的两难:废了有麻烦,不废又不行素材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素材
    资源子类文本素材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初中历史
  • 适用年级初中不限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86 K
    上传用户majiawen
  • 更新时间2019/6/20 15:16:3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纽带

废科举的同时,通过新政的改革,士人与朝廷直接的联系纽带又多了一条

没错,科举是王朝与士人之间的纽带。众多读书人通过进士、举人、生员,以及生员之外的众多参加过考试但没有考上的芸芸众生,构成了一个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就是引导士子归心朝廷热心功名的那个彀,即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那个彀。说成是纽带,也不离谱。但是,废科举之时,操办此事的诸公并没有意识到科举实际上是一个选官考试制度,而且是当成教育体制的,所以,取代科举的学堂制度,实际上是将大学毕业生视为进士,中学毕业生视为举人,而小学毕业生看成秀才的。大批的士子涌入新学堂,未必是追求新知,实际上是在追求便宜的功名。科举之废,到武昌起义不到6年,从这个意义上讲,至少在士子的意中,武昌首义发生期间,这个纽带,并没有断掉,只是换了个样式。

况且,新政时期,由于新政的推行,士绅阶层与朝廷的联系实际上是加强,而非弱化了。通过地方自治,士绅堂而皇之地有了制度性的管理地方事务的渠道。而预备立宪过程中产生的咨议局和资政院,更是士绅和绅商们直接参与朝廷大政的场所。在清朝历史上,士绅从来没有像新政时期那样,可以公开干预地方大员乃至朝廷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