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物态的变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以下物态变化中,有一个过程与其他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情况都不同的是( )
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
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
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
D.湿衣服变干
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临沂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3.冬天乌苏里江气温低到﹣50℃,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与冰交界处水的温度是( )
A.﹣50℃ B.0℃
C.低于0℃,高于﹣50℃ D.无法判断
4.有甲、乙两支量程相同的温度计,它们( )
A.长度相同
B.玻璃泡大小相同
C.分度值相同
D.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相同
5.小胡为了测量一个保温瓶热水的温度;他将很少的热水倒入茶杯,然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去测量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后指出小胡的测量方法有下列几点做得不对,小明的观点中有一点是错误的,它是( )
A.不能将热水倒入茶杯,这样会使测量出的温度偏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对齐,不能斜视
D.读数时,应该先将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6.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常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
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
C.如果没有用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D.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7.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和38.5℃,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 )
A.37.5℃和38.5℃ B.37℃和38.5℃
C.38℃和38.5℃ D.38℃和38℃
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给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拭身体以进行物理降温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9.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起到调温的作用。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10.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名称
|
铁
|
钢
|
铜
|
金
|
固态水银
|
固态氮
|
|
熔点(℃)
|
1535
|
1515
|
1083
|
1064
|
﹣39
|
﹣210
|
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
B.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C.在﹣265℃时氮是液态
D.﹣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