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熟知实验探究的过程。
5.领悟通过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表格的方法。
6.体验由实验结论进行科学推理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要盲目迷信权威。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
3.探究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经历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难点
探究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经历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做实验引入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
参考实验:在讲台上放一辆小车,使它处于静止状态。
师: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
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那么力和运动之间关系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教学活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承接刚才的实验现象,演示当物体不再受手的推力时,物体停止运动。
师: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用力去推,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一段时间后撤掉该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何?
生:一段时间后撤走该力时,物体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停下。
师:根据以上的例子,思考“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 。
生1:需要。因为用力推物体它才能运动,而撤走了这个力物体最终会停下,所以,运动必须用力来维持。
生2:不一定,按照生1的说法,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的话,撤走了力,物体应该立刻停下才对。
生3:例如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已经不再受到脚的作用力,但仍然向前运动,因此“物体的运动不一定需要力的作用”。
实验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
让学生阅读教材P24“实验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