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4.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辨证地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分析概括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体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用公式G=mg对重力进行计算。
二、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及重心的位置。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只能看到地球的某一局部。如果在宇宙空间里看地球,地球近似圆球型。
北京在北纬40°左右。一棵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秋天到了,苹果从树上落下来。请同学画出苹果沿着什么方向落下。
海南省盛产椰子,椰子落下来沿着什么方向?
南半球果树上落下的水果沿着什么方向落下?
教师: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沿着黑板上所画的方向落向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瀑布美景。引导学生思考“水往低处流”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重力。
教学活动
一、重力的产生
1.观察现象:让学生观看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多媒体课件展示:①苹果下落;②雨中漫步),然后动手感受重力(上抛橡皮擦最终落回地面)。
2.提出问题: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3.形成概念:在讨论中,学生很容易得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
4.拓展总结: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5.活动: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按下图所示做实验,说说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