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通过讨论,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
4.会利用公式 进行有关计算。
二、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现需把装修用材料运到三楼。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教学活动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阅读教材P86,观察:做功的不同办法。如图11-4-2。
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图11-4-2中画了三种办法。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好?
(1)人做功=对沙子做功+对桶做功+克服自重做功。
(2)人做功=对沙子做功+对桶做功+对动滑轮做功。
(3)人做功=对沙子做功+对口袋做功+对动滑轮做功。
思考:
(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
(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从而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1)无论采取哪种办法都必须做的功叫作有用功。
(2)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作额外功。
(3)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作总功。
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教师可视学生理解程度再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