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知道升华吸热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学习重点】
对 升华和凝 华现象的认识,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 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学习难点】
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学习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投影:人们在欣赏文艺演出时,经常会看到舞台上“白雾弥漫”,你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吗?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2.新课讲授
探究:人工 造“雪”
(1)投影实验步骤: 
①按课本图的实验装置,在锥形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再将一根细的枯树枝放入,然后将瓶子密封。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么出现?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 
②停止加热,使其冷却。仔细观察锥形瓶内又有什么出现?有没有出现液态物质?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强调:一是要缓慢加热;二是要学生注意观察瓶底有无液态物质出现。
(3)组织各小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
 
(4)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樟脑丸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①固态的樟脑丸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丸蒸气;②气态的樟脑丸蒸气要冷却后方可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丸粉。
3.升华凝华基本概念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4.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图2-36、2-37实例,并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进行投影,进行分析交流。
(2)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5“生活、物理、社会”,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及过程。师生共同分析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升华—→凝华—→熔化。
 
5.典型例题
分析教室玻璃“窗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窗花”在内表面还是在外表面。
【课堂反馈】
1.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玻璃—起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   都是             现象。
2.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常会出现“窗花”,“窗花”出现在窗户的         (填 “内”或“外”)表面。
3.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  )
A.喷射的真实的烟雾;           B.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 雾”
4.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
A.       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C.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B.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5.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