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实验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图1)。 2. 将一张纸折成∩形(图2)平放在桌子上, 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 用手握着两张 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图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图2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实验:
1. 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 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 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 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这个实验也可演示,由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 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 1 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 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 为什么风暴常常会把房子的顶部掀掉?
3. 观察课题引入的三个场景,解释现象。
四、应用类比、深入课题
利用类比的方法,把研究课题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转移到“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上来,引导 学生沿着这样一种思维程序进行探究。甚至于思维程序的每一 环节都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和流速有这样的关系,那么液体呢?
进行类比:气体和液体有许多相似性,可以类比的猜想。
形成假说: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实验检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来验证。比如两只塑料泡沫小船并列放入水中,加快中间水的流速,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
生活应用: 热水器中冷热水的混合(可以进行课堂演示)。当水平管中不断有冷水通过时,管内压强减小,热水会沿竖直管上升与横管中的冷水混合。
|